文殊菩萨偈 (蒙古记忆)娲皇宫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你知道吗?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文殊菩萨偈 (蒙古记忆)娲皇宫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你知道吗?
娲皇宫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现存四组建筑,包含着佛、道、孺三教文化,首先看到的是第一组建筑---朝元宫。
朝元宫又名十方院,原名大悲准提庵,是山下古建群中最前面的一组建筑,它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重修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十六年重修改名为朝元宫。)“朝”指朝拜,“元”指神仙,山前首庙称为朝元宫,也是为了给初到此地的人提个醒,朝拜圣地、香火随缘、平心静气、皆大欢喜。这里是座神庙,肯不肯添些香火随您心意,只要放平心态,便可皆大欢喜。
天王殿:这里是天王殿,过道正中供奉的是弥勒佛,弥勒佛来自印度佛教,佛经中记载,他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的弟子,将来要接替释迦牟尼管理这个世界,又被称做未来佛,但在他正式上任之前,我们只能叫他弥勒菩萨。弥勒形象共有三种,(分别出现在十六国、北魏和五代时期,第一个形象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第二个是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第三个是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这位出现的最晚,是在五代时期,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它的原型是五代时期浙江奉化岳林寺的高僧,法名契此号长汀子(?一约916年)。他常拿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所以,人们认为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从明清时期开始,寺院将他置于天王殿的正中央,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这个形象明显不再具有最初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味道,变得随和、贴近生活,可以说,这是宗教世俗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了。
位居两侧的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佑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居须弥山黄金地,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西方广目天王: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居须弥山白银地,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南方增长天王: “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居须弥山琉璃地,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多闻”多识,以福德名闻于四方。居须弥山水晶地。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
其实,佛家塑像并非纯粹的搞神明和宗教崇拜,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佛法,把一定的教育意义蕴含其中。比如说,持国天王手捧琵琶,代表着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要懂得“中道”,佛法讲中道,儒家讲中庸,凡事不能走极端,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出声来,紧了它就断了,要恰到好处,避免欠缺,事情才能圆满;增长天王持剑,剑表智慧,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广目天王一手持珠,一手持龙(或蛇),龙(蛇)善变,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的,一定要把他看清楚,那样才能够从容应付,宝珠表示万变中的不变,合起来就是说:“做事情应当掌握根本,而后以不变应万变;多闻天王持伞,伞是遮盖,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有种种染污,所以要预防,不要被污染,在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受染污。对现实社会要能够完全、理智的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去应付、处理(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怎样,看到这些,您是否对佛教有了更新的认识呢?与时俱进是宗教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因素。
出了天王殿的门,回头可以看到一副威武的神画像,这又是谁呢?
韦驮:我们首先听一段佛教小故事,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做为增长天王部下的八大将军之一,四大天王麾下三十二将军之首的韦驮,以勇武著称,他负责守护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去赴命,这时,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陀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陀能驱除邪魔歪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称为了护法菩萨。
大乘殿:韦驮菩萨正对的是大乘殿,里面供奉着五位菩萨,千手千眼观音和佛教中的四大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又叫大悲观音,据说观音菩萨为体悯众生的疾苦,大发慈悲国易堂APP,发誓要让众生解脱,若愿不能偿,自己的头便裂十份,身体分解为千份。可是文殊菩萨偈 (蒙古记忆)娲皇宫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你知道吗?,茫茫世界,芸芸众生,全都顾及到非常难,于是他将身躯化为四十二段, 每段化为一尊观音,仍然难以应付。此时阿弥陀佛前来告诫,说观音不应残害身体,应以扩大法力实愿宏愿,并施法将观音四十二段合为一体文殊菩萨偈,除原有的两只手臂之外,又保留了四十只手臂,每臂手掌有一只眼睛,代表她的一个化身,佛教认为人一生有二十五种因果报应,每只手都可管理这二十五种因果报应,,二十五乘四十即是一千,故名千手千眼观音。
四大菩萨:位于千手千眼观音两侧的是四大菩萨,他们象征了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意思是: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过观世音菩萨,并能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声音而即时予以救济,她的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旧称文殊师利。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德或吉祥的意思,简称为文殊。文殊菩萨智能、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是象征佛陀智能的菩萨,又称“大智”。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他和释迦牟尼、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普’是遍及一切的意思,‘贤’是最美妙的、最善良的意思。简单的说,普贤菩萨实践了佛教中包含的所有美德和善行,他主要的任务就是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范围遍及整个世间,可以说他就是佛教理论的代言人,因此,他也常常做为其他佛的部下在寺院中出现,帮助他们弘扬佛法。
地藏菩萨:他是管理地狱一切鬼神的菩萨,他曾向佛发过一个誓愿“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也就是说,他发誓,要将因前世做恶,死后被打入地狱中的一切苦难众生全部解脱出来,否则永世不得成佛。可是佛教中讲六道轮回,作恶之人也不为少数,地藏王想达成这个愿望谈何容易。释迦牟尼感念他的伟大德行,赋予他一个更加神圣的使命,就是在释迦去世,弥勒佛诞生之前,由他负责管理整个世间。
朝元宫里还有三官庙、华佗庙等道教建筑。
三官庙:1987年后恢复,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又名青灵大帝,掌管赦罪;水官,又名赐谷大帝文殊菩萨偈 (蒙古记忆)娲皇宫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你知道吗?,掌管解除厄运;水官,又叫紫徽大帝,掌管功名福贵为赐福之神。早在东汉文殊菩萨偈,道教就杜撰有“三官”之说,认为人生病是有罪,只要用三张纸写上病者的名字,分别向三官司表示“服罪”,即可痊愈,还说陈子褥与龙王三女儿结成夫妻,分别在三月十五、七月十五、九月十五生了三官,将神进一步人格化。还有人说:三官就是尧舜禹,其实三官就是源于原始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华佗庙: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名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一说河南永城)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生活在军阀混乱,水旱成灾文殊菩萨偈,疫病流行的战乱时期,他一生不求名利,不慕富贵,致力于医药的研究,以济世救人为毕生的理想,他的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后汉书?华佗传》中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就是说他对经络、针灸、中药、养生等医术造诣很深,加上他良好的医德,所以被称作“神医”,后来,神化了的华佗被人们供奉在了神庙里,继续造福着后人。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在美丽的神话背后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他们的理论都来自于对世间万物的研究与探索,那么人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华夏始祖女娲和伏羲所创的太极八卦开始说起了!各位这边请。
由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