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四卦 > 小过卦

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原文)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原文)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小过卦解释_周易小过卦白话详解_小过卦白话翻译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原文朗读】

周易小过卦白话详解_小过卦解释_小过卦白话翻译

【注释】

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29岁,冉家三兄弟“冉耕、冉求和冉雍”都在孔门“十哲”之列,一门三贤,号称“三冉”,他与“颜回、闵子骞和冉耕”四个人在德行方面最为出众。冉雍沉默厚重,为人仁义,不花言巧语,是一个德行修养很高而又气量宽宏的人。在《雍也篇第六》中,孔子曾说过“雍也,可使南面”,夸赞他有帝王之才之德。

季氏宰:鲁国总理大臣季氏封地费(bì)邑的长官,在当今山东费县。宰,主宰,主管,主官,比如宰相一职。

有司:负责具体事物的部门。“司”,主管、负责,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统称为“有司”。比如司马、司空、司徒、司令等官职,还有司机、司仪等工作。各个部门明确权限,各司其职。

【白话翻译】

仲弓做了鲁国总理大臣季氏家封地费(bì)邑的主官,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孔子说:“你只须掌管大局就行了。首先,具体的事务由各部门去负责。其次,不要怕他们犯错,要赦免下属的小过失。第三,要善于发现贤能的人才,并把他们举荐提拔上来。”

仲弓又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谁是有才德的人,并把他们选拔上来呢?”孔子说:“举荐选拔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埋没他吗?”

【解读】

1、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这件事大概发生在孔子50多岁那几年,其中的“季氏”应当是指“季桓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的“季氏”有三代宗主,分别是“季平子、季桓子和季康子”,所以我们首先有必要弄清楚这个“季氏”具体指谁,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段话。

孔子52岁刚任鲁国大司寇时,与鲁国的三桓家族关系还不错,尤其得到了总理大臣季桓子的信任和支持,孔子也带着几个弟子辅助自己。季氏家的封地在当今山东的费(bì)县,当时主官正好空缺,季桓子请孔子推荐一位自己的学生,孔子便选了有执政才能的仲弓。

仲弓比孔子小29岁,当时刚刚二十出头,还是一个小伙子。在临行前,仲弓向老师请教如何做好一个地方官,把费(bì)县这个地方治理好,于是便有了本章中的这一段对话。

2、针对仲弓的特点,孔子告诉他怎么做,与上一章告诉子路的方法截然不同。

我们把本章与上一章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同样是问政,孔子告诉子路和仲弓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同样是由于孔子因材施教的缘故。

在《雍也篇第六》中,孔子曾说过“雍也可使南面”,“南面”是什么意思?在《周易》的后天八卦图中,“南面”的卦叫离卦,代表太阳、光明、夏天。北面的卦是坎卦小过卦白话翻译,代表月亮、黑暗、冬天。中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直射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循环往复,由此可见,“坐北朝南”就是“面向南面”,也就是朝着太阳的方向,所以“南面而治”就代表帝王“向明而治”,“南面之才”指的就是帝王之才。孔子这是夸赞仲弓有大局观,有治理一方的才能。

中国的主建筑都是“坐北朝南”

“正大光明”、“向明而治”

子路与仲弓相比,在大局观上差了一些。因此当子路和仲弓问政时,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子路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将才小过卦白话翻译,孔子告诉他“先之,劳之,无倦”。而仲弓是一个帅才,孔子便从帅才的角度培养他,从四个方面来细说。

首先是“先有司”,就是说你只要掌管大局就行了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原文),至于具体的事情,那就由具体的部门和具体的人去做好了。

其次是“赦小过”,就是说要充分信任下属,不要怕他们做错了,即使有过失,也不要吹毛求疵,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第三是“举贤才”,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发现更多的贤能之才。把没有能力的调整下去,把真正有才有德之人举荐提拔上来,你就有了一支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你不用亲力亲为,一切政事都会处理得井井有条。

第四是“举而所知”,如何才能发现有才有德之人?毕竟你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但你要营造一种举荐贤才的氛围,然后大家纷纷效仿,这就叫“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3、与其它经典相互参照。

孔子对仲弓所讲的,其实说的就是如何“知人善任”,如何培养一个人为政上的大局观,这些哲理在几千年的古籍经典中都有很多的记载和阐述。

比如在《尚书》中,《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这些篇章,都记载了远古时的举荐贤才之道,舜帝是从民间举荐上来的,大禹也是大家举荐上来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满朝文武共同举荐上来的。

在《周易》中有一个卦叫“临卦”,说的就是君临天下之道。其中六五爻辞曰“知临,大君之宜,吉”,大意是,一个伟大的君王,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而要知人善任,充分调动臣子和下属的积极性,这就是一个伟大君王的适宜作为。

在《道德经》中,老子展现了帝王为政之道的四个层次经史合参读经典日积月累学圣贤(原文),《道德经》第17章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大意如下,最好的统治者,效法天道自然而为,下面的民众或者只知道有这么个君王,或者根本不知道有君王的存在,故称“太上,下知有之”。次一级的,是爱护民众的有德之君,民众亲近他并赞誉他,故称“其次,亲而誉之”。再次一级的,是依法治国的威严之君,民众畏惧他,故称“其次,畏之”。最次的统治者,残暴无德,民众嗤之以鼻,并私下诅咒他,故称“其次,侮之”。

汉高祖刘邦堪称是善取下级智慧以临天下的“大君”了,他曾说过一番肺腑之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小过卦白话翻译,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4、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本章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首先,作为一个老师和伯乐,我们能不能像孔子那样,根据人的不同才能和性格,把他们往不同的方向培养,是培养将才,还是帅才,并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其次,在具体的工作上,不管是为官一方,还是管理一个公司部门,能不能抓大放小有大局观。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