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重案》为什么会如此?绝对是因为谢霆锋的颜值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怒火·重案》为什么会如此?绝对是因为谢霆锋的颜值
在新一轮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怒火·重案》目前拿下了破十亿票房的成绩,这也许成为近年来口碑最佳的香港动作片了。为了给影片票房作出一点贡献,我也是丧心病狂地去电影院怒刷三遍。
从明日之星到犯罪匪徒,从同行兄弟到决战对手,影片整体剧情其实俗套又简单,但正是这样一部剧情并没有太多反转的警匪片,不但好评如潮,还破天荒地迎来全网希望反派赢的局面。
“只要反派长得帅,三观跟着五官走。”
“没把邦主打死是最大的遗憾。”
“特别想让他们去吃火锅。”
……
网友的神评真能把人笑岔。为什么会如此?绝不仅是因为谢霆锋的颜值。
一、用生命拍戏的谢霆锋
和20岁在舞台上怒摔吉他的谢霆锋一样,感觉邱刚敖的性格正是他的本色出演。这样一位男女都爱的七杀格男儿(七杀是命理学里最man的十神力量),他热血、刚毅、率性、才华横溢、不畏挑战,若生在乱世便成英雄,如若生在治世便是劳模。
在采访中得知,甄子丹担心弄伤他的脸,并不愿意拍把头按在钢琴键上那段动作戏,是谢霆锋求了很久才同意拍的。与那些抠图、用数字念对白而轻松获天价片酬的演员不一样,谢霆锋坚持亲身上阵去完成各种高危动作,在拍《新警察故事》时也是亲自拍摄从楼顶掉下来的戏。
为什么人们常常怒斥娱乐圈需整治,因为这些人的付出配不上他们的收获。谢霆锋所传递给观众的是不惧挑战的果敢力量、是满腔热血的豪情壮志、是全身心忘我投入的敬业精神、是努力追求完美的事业理想。《怒火》里正是这样一位用生命拍戏的演员,把极端反社会分子演出一种震慑灵魂的力量,浑身上下散发着迷人魅力,惩恶复仇也荡气回肠、大快人心。
二、丰富的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
越丰富立体的刻画,越能得到观众的认同。《新警察故事》里性格扭曲、十恶不赦的阿祖,仅仅从原生家庭缺少关爱来直接说明变坏的原因,或许我们感觉到的更多是对这个疯魔反派的恐惧。同样,《新少林寺》里谢霆锋演的副官反派也太过脸谱化,让人不由得想让他赶紧赴黄泉(所以说帅并不是王道啊 )。而这一次,谢霆锋凭着一骑绝尘的演技,把邱刚敖从当警察时的阳光帅气,到被背叛时的委屈震惊,再到当悍匪时的心狠手辣《怒火·重案》为什么会如此?绝对是因为谢霆锋的颜值,角色塑造得立体丰富、有血有肉,反派的阴邪、癫狂、爆裂、悲壮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纵观全片,除了几场炸裂的表演,没有对白的几个镜头所表现的内容反而更丰富。
第一个是雨中对可乐逼供的时候,仅仅是磅砣大雨中的一个侧面,却能让我们看到满屏的纠结、无奈、挣扎、身不由己。
在法庭上当张崇邦没有站在兄弟情谊这边选择程序正义,说出证词后,跟起身怒骂的队友不一样,邱刚敖眼神的变化和面部肌肉的抖动演尽了意外、心灰意冷、绝望、愤怒、痛心。
在最后的枪战中,当只剩下受重伤的兄弟跟他逃到隧道躲避时,我心想:他会跟兄弟说什么话道别呢?
而此刻,邱刚敖是一声绝望的怒吼,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把不甘、疲倦、悲愤和对兄弟的愧疚之情尽显。天啊,这确实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能表达所有情绪的方式了,无话胜有话。身负重伤的兄弟也秒懂了这份兄弟情谊劝他赶紧离开,甘当人肉炸弹。
用谢霆锋的话来说,没有对白才最难演,是的,有时候没有对白的戏传递给观众更多,更打动人。
影片一开始就从张崇邦拒绝受贿来表现他固执、认死理、坚守正义的形象七杀格是什么,虽然打戏很过瘾,但是人物塑造整体来说较为单薄。甚至,观众会觉得这块固执地坚持司法程序正确的木头,在自己向飞虎队开枪同样违反程序正确后却为自己辩解是如此的双标,如果事后加上邦主后悔当初没有帮阿敖而内疚反省的情节,或许会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
同样,反派团队作战时的密切配合,营救同伴时的不舍不弃,进警局时的相互信任,所带给观众的是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情义,与警队上层的自私自利、道貌岸然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由得让观众们都盼着他们完事后一起打火锅吧,可惜邪不胜正是必须,不然体验到《速度与激情》的战后即视感该多美好。
如果不论对错,观众大都能从情感上理解反派。本该拥有大好前程、壮志满怀的明日之星,在即将组建美满家庭之际,被上司、警队抛弃,被好友同僚出卖(当事人感觉到的就是出卖),对善恶是非的质疑,四年牢狱之苦的折磨,换作是我也很想报复。如果当初公子没有挑衅可乐,如果公子没有贪心偷了名表,如果他们也像张崇邦一样得到上司同僚的维护,但凡有那么一次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也不至于走向这样疯魔的局面。
细节让观众身临其境,而越细节,越立体,越丰富,越容易被理解和予以感情。角色如此,人在现实中亦如此。
三、评判善恶的标准是动机还是结果?
如果邦主始终如一,在亲人遇险的时候也坚守程序正义,毫无争议是一个绝对正派的角色,但偏偏他却打脸了。也许导演是希望以此来引发大家的思考,在没有人证、物证并且完成了上级任务的前提下,邦主该不该为了捍卫他心中所谓的正义而说出那个“有”字呢?
虽然邦主维护的并不是可乐,而是法律和正义,但从结果来看,邦主说有看到,警队从此少了几个能干的警察,徒增了那么多无辜人员的伤亡、幸福家庭的陨落;邦主说一句没看到,警队便多了一队明日之星去抓更多的贼、为社会维稳、为人民服务。
影片结尾,邱刚敖问出那句:假如当初追可乐的是你《怒火·重案》为什么会如此?绝对是因为谢霆锋的颜值,我们的命运会不会调过来?
毫无疑问,假如误杀可乐的是邦主,阿敖在法庭上绝对不会出卖战友,因为阿敖早就深知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很多灰色地带,可惜邦主经历了老婆被绑后才体会到。(很多人说邦主不像阿敖的行事风格不会误杀可乐,那只是基于人物性格,如此激烈的枪战误杀也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所以只讨论假如。)是的,正如主题曲歌词所言:对错都有共生的心魔,谁能一生当中只对不出错。到了批判善恶的一刻七杀格是什么,如何辨认是敌是友、是罪孽或是因果…
所以,评判善恶的标准是看动机还是结果?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哪个更重要?可能永远辨不出标准答案,但这并不妨碍观众更支持反派。
插入一个讨论了半个世纪的电车难题: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沿着轨道疾驰而去,而你则站在一个道岔开关的旁边。你可以无动于衷,任凭电车继续前行,撞死那五个人;或者你也可以按下开关,将电车引至侧线,只撞上正在侧线上的那一个人。
你会如何选择?
从一份全球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按下开关以1救5。毕竟就后果主义道德推理来说,以“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幸福”为宗旨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如果把命题改为这原轨道上的5人违规作业或是犯罪分子,另一条轨道的1人正常作业,那么不按开关的人更多了。
从历史长河发展来看,人们对道德风尚的认识是一直在变化的。封建礼数严谨的时候,或许人们对事情的判断非黑即白。近年来,人们面对一些杀人的伦理问题会特别考虑行为背后的其他因素,比如杀人者是否情有可原(如电视剧《原生之罪》的白冰被养父侵犯杀光全家得到很多人的理解)。而一些虽然没有具体实施暴力但言语间导致对方自杀的行为往往只能止于道德谴责的结果,对此不少人会感到十分不公。
圣人太少,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以德报怨,更何况邱刚敖黑化背后的因素花了如此多的笔墨去铺垫,如果无法判断对错,那人们就看本心,所以在当下社会引发观众理解支持他们实属正常。此刻该做的并不是去批判观众三观不正,常态下,制度一般难以及时反映萌发中的新思想,大批三观不正的观众似乎是在提醒社会秩序的倡导者和维护者该持续关注社会道德风尚的变化并思考变化的深层原因。
四、关于格局
看《姜子牙》的时候,师尊“舍一人而救苍生”与姜子牙“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的互博也是引领观众去思考“一人苍生孰轻孰重”的问题。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包括“善”,姜子牙在尘世,眼界之所及是鲜活个体;而师尊在天界,是俯视苍生,眼界之所及是万象整体。越过眼前相对不忍的景致,才能到达更遥远的善。要不是电影最后把师尊直接写成反派,我想更多人会选择支持师尊的做法。
“如果我现在能抓十个贼,但是让我升上去,可能就可以抓到一百个、一千个贼,那就天下太平了。”此时的邱刚敖是如此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阿敖比邦主晚入行,却升得比他快。可见,阿敖不仅更灵活变通,而且格局更高,他明白到要想天下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就得先站得更高,当拥有更多的权力,才能做更多的事情。而邦主想的是每个人多做一点点,做得更好一点点。社会需要很多像邦主这样的人,但拥有更高志向和使命感的人似乎更难寻得,因为越往上走选择和磨难越多,筛选和过滤掉的人就越多,而最后有资格站在高位运用权力造福社会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
回到上面的电车难题,除了纵向不同时代的道德标准差异,去年这项包含全球7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选择不按开关的人当中,东方国家的数量明显多于西方国家,也就是说,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偏向于顺其自然。因为什么都不干可以解释为命运的安排,而干了就得对那1个牺牲的人负责。这当中很大的原因是东方人对社交更敏感、更害怕改变,通常把这些归结为“命”。当没有这个开关的时候,这确实是5个人的“命该如此”,但有了开关,处在可以干预这件事情的范围内就是参与者,这些人的命运取决于主体基于自由意志做出的选择。尽管是非对错各有各说,但大多数人都害怕改变,担心承担责任,所以这种敢于抉择勇于担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可惜七杀格是什么,因为一场意外,让邱刚敖的人生列车走偏到万劫不复的地步,所以正邪也许并非选择决定的,是偶然的境遇决定的。
“平行世界没什么意义,交叠时,狂风骤至;从前各有命运的际遇,相撞时,同归尽处。”
最后一场打戏,选择在教堂,当激光洒在阿敖身上的时候,像极了上帝的审判。他认输,却不认命,用自杀来结束悲剧的一生,或许死在圣母的怀里是阿敖最好的解脱。
很多影视作品常常会出现因为坚持程序正义而使狡诈的有罪之人逍遥法外,或是正义之士为了将凶手绳之于法而铤而走险“踩过界”这样的情节,作为戏剧这相当能激发起观众的情绪。
但在法律界有这样一条法律谚语: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加重要。因为动机能人为掩饰,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处理案件,就难免会酿造难以救济的冤假错案。尽管坚持程序正义,对某件个体来说,可能会造成实际的不正义,但是却可以促进程序的完善,让更多的个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的实体正义。从长远发展和更大的群体利益来说,“宁纵勿枉”总比“宁枉勿纵”要好很多。
所以,无论多么希望反派赢,还是不得不对自己说一句:理性观影。
影片展现的暴力美学确实让人拍案叫绝,但除了视觉享受,同样可以收获对人性、道德、善恶的辩证思考以及政治、文化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觉悟。
由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