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基本概念:易易有三义日月为易要讲清楚什么是易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易经基本概念:易易有三义日月为易要讲清楚什么是易
易经基本概念:大展鸿图周易的四种智慧春生,是一切易经基础知识的基础
易 易有三义 日月为易
要讲清楚什么是易易经基本概念:易易有三义日月为易要讲清楚什么是易,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并不是人们张嘴就来的易有三义、日月为易。
我们梳理一下史料中关于易的解释。
孔子《系辞》讲:“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zé)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讲:“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是孔子解释什么是易,什么是象。“象也者像也”,象就是像什么,就是模拟与形容。模拟、形容的对象是“天下之赜”。赜是深奥、玄妙的意思,是探赜索隐,探微知著的意思。由此我们概括孔子对什么是易的解释:易就是把天下玄妙深奥的道理用形象化手法给予模拟与形容以使其明白。易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明白化。
“彖者,材也”,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材料,即竹简。孔子学习研究易经,“行则在橐,居则在席”,“韦编三绝”,孔子所读的易经是竹简文字的易经,他没能读到甲骨文字的易经,更没能读到刻画在甲骨上或绘制涂染在丝帛上的图画易经。这限制了孔子对易象为图画之像的理解。“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而象是“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孔子只能讲出八卦之象是像什么这层意思。我们应该承认,孔子对易经占有材料的局限性,使其对易是什么的理解上也有其局限性。
易一名而含三义,是西汉《乾凿度》中提出来的。指易有三重意义,就是简易、变易、不易。后来东汉大儒郑玄写《易论》和《易赞》,同样提到易有三义,受郑玄(郑康成)名气的影响,使得易有三义说通行天下。
说简易,就是指孔子《系辞传》中讲的“易简而易知”。今人已经直接理解为简单、容易。
《乾凿度》说到的变易,本指气变,讲阴阳两气的变动推动天地四季万物的演变。《乾凿度》已说出了任何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动之中,任何亊物永远都在变动之中。
不易,《乾凿度》认为易经所谓的不易,本是讲位的不变,讲“天尊地卑,贵贱位矣”的不变性,讲时变而位不变。而后来被人理解为动静有常的“动静有常理”,常理不变,说宇宙之间有动静的常性,变动中有其规律性,这一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汉代董仲舒就有“天不变,道亦不变”之说。
人们在孔子《易传》中给不易、变易说找到了理由。《彖传》解释恒卦说“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是不易、不变。天地的规律是永恒长久,而且是永远不会停止。《彖传》解释革卦说“天地革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人”,所以是“革之时大矣哉”,说孔子解释革卦时已经讲了变易。
孔子《易传》讲,“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讲“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又讲“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除易有三义说法外,到了许慎《说文解字》时,又提到秘书有所谓“日月为易”之说。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说“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郑玄也接受了日月为易说法,推衍出“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这一层意义。
到了淸代,毛奇龄在他的《仲氏易》中提出易有交易的意义。
当今最为流行易有三义说法和日月为易说法。易有三义是指易这个字有三种字义。日月为易是指易这个字字形的组合意义。
从孔子一直到清代两千年间,人们先后对什么是易作出过七种解释,这是主要的,还有更多没有被普遍认可接受的。
这些解释对吗?易字是上日下月吗?
我们来考察甲骨文和金文中发现的易字。
从商代到春秋战国,甲骨文和金文中易字的写法共有14种之多。
你能看出来这14个易字指的是什么吗?
1、2、3、6、7是商代的易字。
4、5、8、9是西周的易字。
10、11、12、14是战国时期铭刻浇注在钟鼎上的文字。
13是小篆文字中的易字,已经是秦代“书同文”后的文字,即我们今天所用的易字。而这个易字,是由10、11、12衍变而来,从10、11、12中的字形来看,易字不是由上日下月组合而成。10、11、12三种易字,是由6、7、8、9衍变而来,我们进而可以推断,6、7、8、9几种易字,也是表示的鸟头与鸟翼。
是不是更像是鸟字?特别是第10和第12的易字,几乎就是鸟头与鸟翼的组合。
1、2、3、6、7商代这几个甲骨文易字,郭沫若解释为杯子,是两只杯子互为倒酒,衍生出易为交易的意义,并由此被统一认可。然而,这个两只杯子互相倒酒倒水说,衍变出的应该是第14个易字,战国时期的易字,这个易字怎么也不能说成是两个杯子互相倒水的形象,反而也有鸟头与鸟翼形象周易的四种智慧春生,只不过是表现成了两只鸟,两只鸟儿喂食情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1、2、3、6、7也不是两只杯子,也是两只鸟,只是这两只鸟或其中的一只鸟脚下还踩在了树枝上。
杯子不可能放在树枝上或残差不齐的物件上。所有双杯下面残差不齐或横着的物件也不是端着杯子的手的样子。
关键是能不能够从周易爻辞中找出理由。
易,是从两只鸟的形象减省为一只鸟的形象而来。
我们解释什么是易,什么是周易、什么是易经,就是放到候鸟身上解易。解释兑卦、解释渐卦、解释乾卦、解释归妹卦,解释什么叫作伏羲和女娲,全部都落实到候鸟身上,将从候鸟身上一步步深入展开,直到大展鸿图——铺开一幅幅以鸿雁为主体的候鸟画图。
我们说易经的主体是候鸟,是候鸟中的鸿雁,大展鸿图一词就从易经而来,也是一切易经基础知识的基础,就是说要把所有易经知识应该放到候鸟这个背景下去考察和体认。
易有三易
易有三义是讲易经有三种意义,易有三易是讲有三种易经。三种易经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周礼筮人》:“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又有一种说法,夏朝用连山,商朝用归藏,西周用周易。
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周易的周字便有了两种解释,一是朝代名即周朝,一是周普的意义。
连山易与归藏易,似乎是从来没人见到过。然而《礼记》中记载:“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郑玄注:“得殷阴阳之书也,其书存者有归藏。”是说孔子曾经见到过归藏易。
《左传》中记载有占卜事件,其占卜之辞,似乎使用的是易经的不同版本。秦代不烧卜筮之书,故到了汉代,各种易经应有所流传,周易是其中之一。
东汉时期桓谭讲:“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
历朝古籍中有关于归藏的记载。至清代,考据编辑古籍之风又盛,不少先贤穷经皓首编撰了大量散佚之文,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严可均和马国翰两人,分别辑录了历代古籍中散见的归藏遗文。
1993年3月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813枚。简文内容有《归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证明了历代古籍中散见的归藏记载大部非伪书。
秦简归藏的体例也非常格式化,首先是卦画,其后是卦名,卦名之后以“曰”连接卦辞国学知识,卦辞皆为“昔者某人(请求贞卜人名)贞卜某事而枚占某人(筮人名),某人(筮人名)占之,曰:吉或不吉”,其后则是爻辞,爻辞多用韵语,最后是占卜的具体结果,利作某事,不利作某事,何时何方吉,何时何方不吉等。
王家台十五号秦墓中还出土了六十支制作精致的筹,且放置于一竹筒内,应该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签筒一类。
人更三圣 世历三古
易经的作者是谁呢?
《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提出关于周易创作时代和作者的一种观点。
三圣 指易经作者。儒家传统认为周易中易经与易传两部分都是经的性质,先后经历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三代圣人才最终完成。
孔子《系辞》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伏羲至敦厚,作易八卦”。《史记日者列传》说:“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治天下”。《史记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
马融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被认为是后世的基本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掉了。朱熹有一种观点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三古是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
《韩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把中古指向虞夏之际。
颜师古注《易传系辞》“易之兴,其於中古乎?”时说:“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礼记礼运》:“始诸饮食。”唐孔颖达疏:“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元代李治《敬斋古今注》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周易的四种智慧春生,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易经基本概念:易易有三义日月为易要讲清楚什么是易,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夏商周)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我们的观点,今后要把易经和孔子的易传彻底分开看待,经是经,传是传。孔子的易传不再列入经的范围。我们无论称易、易经或周易,都只指经部分,不包括孔子的易传在内。尽管孔子也是后世圣人,但专就易经来讲,孔子并无易经原创之功。
我们依然使用人更三圣说法,三圣指的是三代圣人。
第一代:伏羲、女娲。距今近一万年。
第二代:黄帝、西王母。距今7000年左右。
第三代:王亥、王恒。夏代中早期。
我们狠心地把周文王、周公、孔子都从易经原创行列中踢了出去。
由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