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附答案)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12篇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附答案)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2篇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12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已亥杂诗古诗 已亥杂诗)相关的文章。
篇1: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 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篇2:已亥杂诗古诗解析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篇3:已亥杂诗教案
已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领悟作者情感,学习作者不畏挫折的坚强性格和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2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但内容还迷糊不清或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前两句己亥杂诗解读题目,更是不知其意,对后两句的赏读也不到位。
3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己亥杂诗
以检查默写的方式导入:指名一生在黑板上默写,再分析评价
活动2【讲授】己亥杂诗
二、关于诗题“己亥杂诗”
1、这四句诗的题目是什么?
2、什么是“己亥”?“杂诗”是怎么回事?
讨论后出示如下背景: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往返期间,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今天要学的这一首是原第五首。
三、关于“辞官还乡”
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
诗人离京时,正是战争的前一年,英国利用入侵,清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2、这些内容在哪些诗句里得到体现?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解读题目,化作春泥更护花。
3、被迫辞官的龚自珍会有怎样的心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四、诗句译读(学生自讲——交流纠正——升格分享)
1、译读参考:
2、诗意阐述:诗人寄居京师二十年,一旦辞别,离愁满怀。“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边的家乡。一路上诗人心情极为矛盾,心绪极为复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然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句中“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
五、品赏诗句
1、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喻、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2、赏读“落红不是无情物12篇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附答案),化做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六、主题意义: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七、诗人印象:
1、用几个四字词说说学了这首诗后诗人给你怎样的印象?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
2、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是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著有《龚自珍全集》。《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有“龚派”之称。
八、检测提高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积极的人生态度
4、对《己亥杂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5、拓展练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
九、结束语:
正如龚自珍诗中所说的那样,龚自珍南归后,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积极培育下一代。可惜不到半年就突然病故,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他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
篇4:已亥杂诗教学反思
本古诗由清代诗人龚自珍辞官后,北上接亲人途中所做,共315首,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诗名为《己亥杂诗》。教材上选的其中第二百二十首。学习古诗之前,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诗歌的背景。己亥年指的是1839年,战争前一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过着黑暗的生活。学生在了解之后再去学诗,就更容易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万马齐喑”一词体会当时的社会状态,学生联想万马在一起应该是“万马奔腾”,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可诗中的“万马齐喑”却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没有任何生机。所以诗的最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抒发诗人爱国情怀。
篇5:已亥杂诗原文及翻译
已亥杂诗原文及翻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12篇已亥杂诗古诗词考点解析(附答案),
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已亥杂诗》共350首。
篇6:已亥杂诗教学反思
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己亥杂诗解读题目,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
篇7:《已亥杂诗》教学教案
《已亥杂诗》教学教案
《已亥杂诗》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篇8:已亥杂诗原文翻译
由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