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张寓琦的“老台门”生意红火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85后”张寓琦的“老台门”生意红火
□本报记者中原三农网记者黄华通讯员刘先莉
在平舆县城比较繁华的挚地大道,有一家面积约30平方米的包子店,生意异常红火。老板是一位精干的小伙子,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我以前喜欢吃包子,现在喜欢做包子、卖包子,我跟包子有缘!”小伙子名叫张寓琦,谈起包子,这位“85后”年轻人的话就长了。
与包子偶遇
2009年,22岁的张寓琦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模具设计专业,他便与同学一起到江浙一带的模具厂打工。干了3年,张寓琦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
2012年“85后”张寓琦的“老台门”生意红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项城市与在那里打工的父母团聚时,吃到了一种名叫“老台门”的包子。这种灌汤包皮薄、馅大、汤汁充盈包子店铺名,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再看看不大的店面里人满为患,老板忙得不亦乐乎。突然间,一个念头在张寓琦脑中闪现:开一家这样的
包子连锁店,自己当老板!
说干就干包子店铺名,张寓琦马上上网搜索有关“老台门”的相关信息,并很快决定跟项城那家包子店的老板学做包子,开连锁店。
靠品质取胜
和面、拌馅、做包子、熬汤,张寓琦花了一周的时间,潜心跟师傅学习。师傅除了教给他包子的制作方法外,还告诫他做生意要靠诚信取胜,张寓琦都一一记在心头。
2012年底,张寓琦回到家乡平舆,在县城人气较旺的挚地大道租下一间店铺,并动员父母、哥嫂前来帮忙。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老台门”包子正式落户平舆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业时,没有稳定的客源,销量难以把握,几乎每天都会剩包子。没
办法,上午营业结束后,张寓琦第一件事就是骑车去给亲戚、朋友、邻居免费送包子。“从开业至今,我没有卖过一个剩包子!”张寓琦说,宁愿自己受些损失,也不能失信于顾客。
做包子,其核心全在馅上。张寓琦对选料要求非常严,所用的肉全部使用正规品牌肉,为保证鲜嫩,瘦肉全部选用猪前腿肉。有一些小肉贩通常会向他推销便宜的猪肉,都被他拒绝了。回头客很快多了起来,一个多月之后,生意便开始稳定下来。
将店面做大
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开始打理生意,到中午11点左右结束,张寓琦一家人忙并快乐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寓琦算了一笔
账,每月除了人员工资等成本外,能净赚2万多元。当初开店时投资的近10万元,已经全部挣回来了。
“开包子店投资小,风险小,利润也可观。”张寓琦说,“而且是品牌经营,统一的制作工艺,统一的卫生标准“85后”张寓琦的“老台门”生意红火,更容易赢得顾客的认可,客源比较稳定,生意也就比较稳定了。”
每天卖出近1000个包子,每个包子1元钱,张寓琦说,做包子挣的是小钱。如何把小钱变大,让小包子有大作为,成为他的新梦想。2014年春节刚过,张寓琦便满街寻找更理想的店面,他要将店面扩大。另外包子店铺名,他还计划两年内把包子店开到离县城较近的万金店镇以及他的老家西洋店镇,并逐步延伸到其他乡镇,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老台门”,享受到“老台门”的美味。
">
由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