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甲子 > 丙子

对不起啦,可能要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并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对不起啦,可能要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并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本篇文章约4900字)

(括弧内容为着重标出,一般采用红色,如果引起不适,请在评论区或私信告知。)

(封面人物为霍青娥(左)和丰聪耳神子(右),分别出自《东方神灵庙》第四面和第六面,图片id=)

封图在此,请自取!

如果你在许多专栏里面刷到了这一条,对不起啦,可能要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并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拒绝引战,和谐交谈)

(警告:敢乱刷二设的,请做好被删评的准备!)

本文是一篇“考据文”,是出于兴趣为母校的社刊所供的稿子。另一方面,本文也是这段时间在了解《神灵庙》时搜寻到的史料合集,也算是为了下一篇文章做一些铺垫。本文在供稿基础上稍作修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到这里

(请各位多多支持我们的社刊!)

说起东方,在亚文化圈里摸爬滚打过一小段时间的人总会有所耳闻。不过关于东方的背景设定,人物的历史根源,剧情设计与弹幕设计上的一些有意思的点,相必只有那种有点考据癖的人才会去探索。

作为一个活跃了四年,也可以算是从萌新圈子进阶成一位正式爱好者的笔者来说,发掘这些东西实在是家常便饭,只不过对我而言稍微不那么熟练就是了。最近写文章,写丰聪耳神子的人物志时,查了大量的资料,本想着把人物志完成之后,再整理一下发出来。但转念一想,也许在这边,不说那么多东西反而会更有意义一点。

(其实就是怕赶不上DDL慌了吧你这混账!)

标题也说了,本文想谈一谈《东方神灵庙》人物设定背后潜藏的,一些历史上关于宗教文化的事情。闹剧也好,正剧也罢,虽然限于人物的原始设定,本文涉及的多为日本历史,但好像又远不止日本历史那么简单……本文主要以考据与发掘历史事实为主,必要时读者可以通过维基百科之类的工具作进一步的了解。

(受限于工具,我只能使用百度百科而非维基百科……)

说到《神灵庙》最好懂的人物原型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想必非丰聪耳神子莫属了。神子的原型就像她的能力一样好懂……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听说过“可以同时听十人说话并能悉数理解”的圣德太子?作为飞鸟时代的执政者,他的事迹被记载于著名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当中,只是限于能力有限,无法在此引用了。

与她的原型人物一样,神子被设定为“遥远时代的从政者”。我还没有仔细去看在“东方”背景下,神子作为从政者的地位。而现实中的圣德太子,他的官职是执政,相当具有领导能力。说不定神子生前也是这样?在东方的背景下,她的形象也被设计的相当耀眼。

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_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

《人妖名鉴》丰聪耳神子立绘

她的手上所持的是笏板,毕竟是“从政者”。

也许你也注意到了,她衣襟上的纹饰似乎与道教的卦象有些相似。但实际上这是被称为“十二章纹”的典章制度。这种制度来源于中国。圣德太子所处的飞鸟时代与中国的隋唐时代处于同一时期,在中日日渐频繁的交流中,中国的典章制度也大量传到了日本。历史课上都有讲过的“大化改新”也是发生于这一时期前后。

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_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

百度百科词条“十二章纹”

而文化也就随着西渡后回国的僧人来到了日本。日本最早的成文法,圣德太子所作的《宪法十七条》,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比如第一条“以和为贵,勿忤为宗”(神子的耳罩上有“和”字纹样,也是这一点的体现),第四条“群臣百寮,以礼为本”。具体的内容还请移步百科查阅。

但这不是本篇所要讨论的重点。神子和圣德太子的形象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冲突,但有一点是矛盾的,那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zun刻意的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些改变来契合《神灵庙》的故事。在上面的这张立绘中,道教元素体现的并不多,毕竟我实在看不出来她腰间的佩剑和七星剑有什么相似,就算是丙子椒林剑也差得太多……关于设定为信奉道教这一点,zun的说法是:

我觉得如果她信仰的是在日本比较陌生的道教而非佛教,会更有趣。

好吧,多亏了这一点,幻想乡的宗教势力就从神道和佛教变成了三教并立。不过身为道教头子,她和白莲之间的关系倒是相当恶劣(宗教战争不可避啊……)。历史上的圣德太子笃信的是佛教,《宪法十七条》的第二条就是“笃敬三宝”,“三宝”即佛,法,僧。圣德太子也于公元607年为三本经典作注,称为《三经义疏》。据说其中的《法华义疏》是圣德太子的真迹,在日本书法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迹。

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_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

《法华义疏》

而神子这边,对于佛教的态度就相当的……功利?作为从政者,神子在他人面前都是以信奉佛教的形象出现,实际上只是将佛教视为是政治上的工具而已。日本的传统信仰是神道教,以自然万物为信奉的对象,也许佛教是作为“异国宗教”而被排挤的。但这么一想,道教不也是吗?

佛教作为东渡而来的事物,“禅”这类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利用佛教的力量来兴国安邦,神子大概是这么想的。不知道历史上的圣德太子是否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但神子无法接受寿命强加给人的桎梏,于是选择了道教这样,在那样的从政之人眼中会被认作“大害”的,但又确可以通过自然的力量获得不死的道教。就结果来说她做到了,长眠后醒来的她成为了尸解仙(不留下遗体的仙人),只是在她做到之前,她从来没有透露过自己信奉道教这一秘密。

不过在当时,佛教可是主流啊,让神子接触到道教的人可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谈到神子那两个死心塌地的臣子之前对不起啦,可能要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并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还是先来谈谈神子的引路者——霍青娥比较合适。

你可能没听说过青娥的名字,但她的形象可真是在某些地方深入人心了。关于她,车万有个很爱玩的梗对不起啦,可能要耽误你几分钟时间,并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就是天依和青娥的形象有些许接近……

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_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

左侧人物即为霍青娥,出自《人妖名鉴》

我当然不怎么玩这个梗啦,因为作为妖梦厨也是被外貌梗整出了PTSD……不过这不是讨论的重点。青娥的原型相当特别——她可能是东方中唯一一个完全从古典小说里走出来的角色,因为青娥的原型就是“青娥”,出自《聊斋志异》卷十四。只不过《聊斋》当中应该是“武青娥”,zun在设计人物时,按照日本的习惯做了调整,将青娥的姓氏换成了她丈夫霍桓的。

《聊斋》中关于青娥的描写,这里就不再展开(毕竟相当好找)。只不过《青娥》所描写的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与《聊斋》常写的,人与妖之间的恩怨情仇不太一样。抛开神秘的外衣,青娥与霍桓也只不过是俗世中人而已。青娥的形象呢……温厚善良,沉默寡言,也或多或少有些许仙人的风骨。话说这怎么看都还是与《神灵庙》中那个为了利用神子而向她介绍道教的霍青娥不太一样。关于青娥,其实《神灵庙》附带的设定文档中给她的基础的设定与《聊斋》的故事别无二致,只是因为将文中出现的将竹棒变为自己尸体的样子而出逃这一点定义为了“欺骗家人的行为”,于是被设定为了一位“邪仙”,这才有了后话。

这里有意思的是青娥的能力。zun为什么会将青娥的能力描述为“穿越墙壁这种程度的能力”,想必也和《聊斋志异》有关,《聊斋》中写道:

会有一道士在门,手握小镵,长裁尺许。生借阅一过,问:“将何用?”答云:“此劚药之具;物虽微,坚石可入。”生未深信。道士即以斫墙上石,应手落如腐。生大异之,把玩不择于手。道士笑曰:“公子爱之,即以奉赠。”生大喜,酬之以钱,不受而去。持归,历试砖石,略无隔阂。顿念穴墙则美人可见,而不知其非法也。

(出自《聊斋志异》)

霍桓被青娥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在从道士那取来小铲之后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凿青娥房间的墙……说他精明聪慧,可是在这一点上却和普通少年没什么区别呢。后面这把铲子还发挥了其他作用,请读者自己去读一读吧。

至于凿墙用的是青娥头上的簪子,一方面,这种设定大概比较容易想到,另一方面,霍桓被青娥家的侍女发现后被从墙洞里赶出去,不死心的霍桓偷偷的取走了青娥的凤钗……当然zun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就不是我能知道的了。

在青娥的引导下,神子选择通过道教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于是选择“与她的宗教敌——物部氏”商量此事。现在我们可以聊一聊神子的两位忠臣——物部布都和苏我屠自古了。

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_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_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

出自《人妖名鉴》,左侧为苏我屠自古,右侧为物部布都

屠自古裙上的装饰是符札,这点倒不算什么太显眼的装饰——幻想乡中很多角色的衣饰上都有相似的符札装饰。相比之下,布都身上的装饰则更为明显。布都身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莫过于五彩的缎带。还是据zun所说:

仔细观察的话,缠在双手双脚、脖子、帽子上的缎带对应着风水中的五色。

“风水中的五色”指的就是与五行相关的五种颜色,这里不再赘述。布都的形象并不像道士,反而更像巫女,这一点据zun所说嘛……“为了隐藏自己的信仰,她在打扮上不能太靠近道士,于是选择了更接近巫女的形象。”为了契合原作而做出的这一点设计,酒鬼也是“煞费苦心”了。但会对布都的原型感到好奇,主要还是因为布都的一张名叫“炎符「桜井寺炎上」(火烧樱井寺)”的符卡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去查了一下樱井寺的相关资料:

(好家伙百度百科没这个词条……只能利用一下的大佬们考据的结果了)

樱井寺是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由苏我稻目(古坟时代大臣,与圣德太子共事的苏我马子之父)建立,安置百济王所进献的佛像及经论。在苏我稻目建立樱井寺后不久,日本国内疫病流行,死者众多。物部氏声称疫病的原因就是建立了佛寺,触怒国神(应该是神道教的神明),向钦明天皇倡议废佛。在天皇首肯下,物部氏捣毁、丢弃佛像,焚烧众多寺庙,樱井寺亦遭焚毁。

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_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

现在的樱井寺(向原寺)

古坟时期至飞鸟时期,朝廷中显赫的两个氏族,苏我氏和物部氏因为宗教原因,关系相当恶劣。在公元583年,朝中正为皇位的继承人闹得不可开交。可能是为了根除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苏我马子抢先一步暗杀了与物部守屋交好的穴穗部皇子,派兵围剿物部守屋。7月间,马子亲率各路大军直扑讨伐物部守屋,物部氏连连战败,不但家产耗尽,连其所属田庄、部民也全被没收,从此,物部氏灭亡。

在《神灵庙》中,布都是个类似“叛徒”的角色。在这场宗教战争之中,布都一直是苏我氏的盟友。表面上,这是场以圣德太子和苏我氏为代表的佛教信众与信奉神道教的物部氏之间的战争,但实际上这是道教与佛教之间的战争。

背地里崇拜着道教的布都是这样认为的:“道教可以让自己获得超越常人的力量,并以不老不死为最终目标。对于当权者来说是个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宗教。然而,就是这个魅力十足的宗教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若举国上下皆修道教、全民皆可成仙,何谈政治,国将不国。”于是她深深隐藏起了自己信奉道教这一事实,而神子也提出了“以推行佛教作为掩护”这一方案。

至于屠自古,本来觉得“引发雷电程度的能力”不会藏着什么东西,结果我多看了一眼她的符卡,“雷矢「ガゴウジサイクロン」(元兴寺的旋风)”……好吧,我还是觉得有什么东西。经过一番查找(借助了百度百科和的力量),果然还是发现了一些东西。

关于元兴寺,百度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镇国之宝丙子椒林剑_丙子椒林为什么在日本_丙子椒林剑是中国的吗

百度百科词条“元兴寺”

但这和屠自古的能力几乎毫不相关,所以还是借助了一下前任的考据成果,发现了一则被称为“元兴寺之鬼”的故事:

传说在敏达天皇时期的尾张国阿育知郡的村落,有一对夫妇一直没有孩子。有一天天上突然掉下来了一个类似婴儿身材的鬼神,就是雷神。夫妇俩本来打算弄死雷神,因为据说杀了雷神可以长命百岁。暂时失去法力的雷神祈求两位夫妇手下留情,如果为他建造一条船让他平安回到天界,那么雷神将会保佑他们生下一个健壮的婴儿。 夫妇两个同意了,照著雷神的意思建了大船放了他回天界。果然不久之后,夫妇俩就得了一个儿子,孩子生下来就力大无穷,十岁就拥有王者般的神勇。后来据说附近元兴寺的钟楼总是闹鬼,有不少儿童都被鬼抓走吃掉了。于是这力大无比的孩子出动了,他抓住鬼的头发东拉西扯,连头皮带头发扯掉了好大一块儿。鬼仓皇的逃跑了,原来它本是元兴寺一个凶恶的男佣死后变成的鬼怪。这个孩子从此当上了元兴寺的护钟人,妖怪也再没有出现过。那个被扯下来的头发至今还保存在元兴寺中。

看到“力大无比的孩子”,莫名就想起在《我是猫》里面看到过的“金太郎”……不过这俩之间大概没什么关联。不过将屠自古的能力设定成“引发雷电”我倒是明白原因了。说起屠自古,还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屠自古并非是尸解仙,而是亡灵。

这一点又得说回布都了。历史上的物部氏和苏我氏是敌对的,在东方的世界观下,物部氏被灭门的惨剧一样发生了。虽然是暗地里与苏我氏结为同盟,但灭门之痛一样留在了布都那里。于是在两人为了给神子探路而先行长眠时,布都在屠自古那做了点手脚,导致屠自古复苏时成为了亡灵。不过屠自古似乎很快就接受了现实,可能她觉得这副身体反而更不受束缚一些。

这两人的背后可不仅仅是一场宗教变故那么简单。家族之间尔虞我诈,为利益而互相攻伐。苏我氏在战胜物部氏时何其辉煌,可是在多年之后仍不免中落衰败,最终也成了史书上才看得到的几页文字而已。

我写考据的文章很容易写的一团乱,简直就像是从乱得不成样子的工作台上随意的抽出几本书而已。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读者看到东方这个活跃了20余年的系列所具备的生命力。

毕竟,谁会知道那些看似是幻想的东西背后,都藏着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呢?

我是,学生党,东方音游双厨,不定期更新。我没有任何出众的才能,我只是想用这样的形式,在一个更广大的地方,发一发牢骚,说一说心里话。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