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
首页 > 周易 > 六十四卦 > 乾卦

话应该反过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国人推崇!

时间:作者:周易知识库

话应该反过来说,孔子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国人推崇!

通常认为《周易》之所以受世人推崇,得益于于孔子的发掘和弘扬。其实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国人推崇,是由于他从周易中悟到了天人之学,使自己的学说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但仔细分析《周易》和《易传》对中国传统思想带来的影响,应该说孔子有功也有过,当然功绩是主要的,至于其过,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易传-系辞》有孔子的解说和孔门弟子的解说,基本上反映了孔子对《周易》的认识。如:“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中乾卦的象传对吗,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可以确认是弟子论述孔子之言。其弟子的言论与孔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系辞》完全可以看作是孔子之论。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对弘扬《周易》思想居功至伟,使易学至今兴盛不衰,是有目共睹的,这里不再表述。但易学发展到现今,却连文王的版权几近剥夺,这是毁灭性的学术灾难。相信这是有违孔子初衷的,但与孔子对《周易》理解存在巨大偏差也不无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易传》解易的误区,因为这是当今易学领域错误思潮的根源。

《周易》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筮卦;二是卦爻辞。我们学习《周易》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筮卦规则的前提下明白卦爻辞的含义,而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1、孔子对《周易》的高立论是从筮卦角度论述的。

《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说《周易》筮卦的六爻之象和天地法则相一致,所以能够完全展现天地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大量的言辞都是论述阴阳、八卦、天地之间关系的,是从筮法的角度论述的。

2、孔子对文王写《周易》的目的性把握不准。

《系辞》:“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文中对文王写卦爻辞当属不疑,但是不是与文王和商纣王之间的战争有关?这一点孔子一直在疑惑,因为他没从卦爻辞中体味出来,因而在解释中也没有表达出来。

3、孔子不懂筮卦的六爻卦象,只以各爻象解之。

《系辞》:“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是说每个爻代表的事物意象产生内在变化,从事物的发展中就展现出了吉和凶的结果。把爻象结合到现实社会中,就体现出了事业发展的趋势,周文王的思想正是通过爻辞来表达的。

孔子并没有谈卦象、卦辞和爻象、爻辞之间的关系,而是孤立地谈爻象、爻辞的意义。这样就把爻辞思想的源头隔断了。

4、孔子错把卦辞作卦名。

《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乾”、“坤”、“屯”、“蒙”等是卦辞的中心词话应该反过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国人推崇!,是动词,因为在卦象显示的环境中,卦辞提出了相应的行为准则,吉凶意在提示遵守这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但孔子认为它们是卦名,是名词,这就彻底改变了卦辞的属性。改变了卦辞属性,就等于所有的卦辞都解错了。

5、孤立解读爻位的作用。

《系辞》:“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爻辞的誉、惧、凶、功是由卦辞延伸出来的,应该从一个卦的整体行为的原则出发,再延伸到爻位的个体行为准则,不同的阴阳爻位才有了誉、惧、凶、功之说。不能把爻位孤立地论述,这样容易误导学者,以为每个爻辞所表达的思想都是独立的。譬如一台机器,之所以能使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中乾卦的象传对吗,是由于把各种不同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结果,这些零件是为机器的功用而定制的。孔子却把机器零件拆解开来,把一个个零件拿来赏玩,它再精致也只是个零件而已。

君子自强不息出自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_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中乾卦的象传对吗

6、错误地用卦的排列顺序提取卦义。

如《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传中乾卦的象传对吗,故受之以《需》。”

其实卦辞的意义与卦和卦之间没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卦辞都是独立的,是有各自卦象延伸出来的。《序卦传》的解读把学者引向了歧路。(每卦的详细解读可参阅《周易说解》杨吉德著,齐鲁书社出版)

7、解释爻辞多用阐释话应该反过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国人推崇!,而非注释。

《系辞》:“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 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此说把“公”解为“君子”,属于阐释其义而非注释其词。还有些字义到了春秋时期是有变化的,孔子也是以当时对这些字的理解去阐释,这样就掩盖了字的原义。

8、对断词领会不到位。

《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失得”之言是一种静态的、完成后的表述,因行为的对错而产生吉凶;实际卦爻辞是动态的、尚未实施而要求实施的预后。只有这样做才吉,不这样做则凶,意在强调遵循这种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限于篇幅,本文只是提纲性的指出《易传》(不包括《大象传》)与卦爻辞的差异要点。其实用一二篇文章是说不清的,必须通过对每一个字的解析,用一部书才能讲清楚(看参阅作者新著《周易说解》)。由于孔子没有深入探讨卦象规则,也就无从体味卦辞所反映的文王兴周灭商的战略意图,故而只能阐释字词的现实意义,还茫然地追述:“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可见孔子对《周易》的研究着重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易传》省略了文王写卦爻辞的原义和创作初衷,由筮卦提出“易与天地准。”将卦爻辞联系现实社会,认为《易》是“崇德而广业”、“道义之门”。而后世解易者又只在《易传》框架中反复探讨,以至于被现代急功近利的学者干脆否定文王写《周易》,连这个框架也抛弃了,只剩下了虚空的易学思想。这种中空的学术研究极易形成虚无思想,脱离现实越来越远,进而影响到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故此说《周易》成于孔子,也毁于孔子,是不过分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创新国学专业的命理易学平台。